股东查

豫园股份(600655)点评:消费产业增势显著 国货东方美学引领新潮

来源: 腾讯美股2024-03-25

投资要点:

公司公布2023 年报,业绩符合预期。据公司公告1)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1.47亿元,同比增长15.83%,实现归母净利润20.24 亿元,同比下降45.00%,主因公司处置非核心资产项目产生的投资收益同比减少,归母扣非净利润为-4.51 亿元,同比下降378.96%,主因本年度物业开发项目销售结转周期变化,及行业变动带来经营性损益占比下降。2)23Q4 营业收入185.99 亿元,同比+16.39%,归母净利润为-2.11 亿元,同比-107.2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8 亿元,同比-50.85%。

消费产业稳步发展,珠宝核心业务持续加速。据公司公告及官方公众号,2023 年公司进一步聚焦主业,消费产业稳步发展,贡献营收达416.94 亿元,同比增长11.05%,收入占比下降5.07pct 至72%。截至2023 年末,珠宝时尚集团全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珠宝时尚/ 文化饮食/ 美丽健康/ 时尚表业门店数累计分别为5016/220/69/82 家。其中“老庙”和“亚一”品牌连锁网点达到4994 家,DJULA 直营网点为19 家,LUSANT 直营网点为3 家;珠宝时尚销售额突破新高,实现营收367.27亿元,同比增长11.05%;旗下餐饮管理与服务/食品、百货及工艺品/医药健康及其他/化妆品/ 时尚表业/ 酒业实现营收14.21/15.39/4.97/4.51/7.22/5.94 亿元, 同比+119.75%/+35.33%/+31.21%/+6.82%/+7.6%/-96.7%。23年上海豫园灯会吸引超400万人次,仲春花朝节吸引308 万人次,仲秋月神节吸引269 万人次。豫园灯会出海法国,中国灯会首次走出国门,成为中法建交60 周年暨“中法文旅年”开幕活动的重要项目,? 战略性聚焦高潜力、高协同的核心产业,分类管控推动整合,提升资本利用效率。据公司公告,2023 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毛利率数据已扣除税金及附加)为12.89%,同比减少2.57pct。分行业看,珠宝时尚/餐饮管理与服务/食品、百货及工艺品/医药健康及其他/化妆品/ 时尚表业/ 酒业/ 商业综合运营与物业综合服务毛利率分别为7.68%/66.83%/12.78%/22.18%/66.75%/32.08%/40.52%/39.94% , 分别同比-0.56pct/+3.55pct/+2.54pct/+3.70pct/+7.05pct/+0.19pct/-4.56pct/+11.30pct。公司瘦身健体将资源集中到最具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业务,增效降本。2023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3.4%, 同比降低2.88pct , 其中销售/ 管理/研发/ 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37pct/-1.78pct/+2.31pct/-3.01pct 至5.29%/5.51%/0.14%/2.6%。

注重文创与科创,培育国货“潮品”新增长点。据公司公告和官方公众号,豫园股份以旗下19 个中华老字号品牌为代表,不断设计、运营和体验以创造新的增长。珠宝时尚板块,老庙的拳头产品“古韵金”系列产品力不断提升,2023 年全年销售额达到近89 亿元,同比增长71%。饮食板块,豫园的老字号餐饮品牌焕新的成果也随着消费市场复苏而越发显现:上海老饭店于2023 年1 月完成调改重新亮相,全年营收(不含税)达8210 万元,较2019 年增长25%;绿波廊2023 年营收9133 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30%;春风松月楼与肯德基跨界合作,共创产品“联名定制素菜包”销量超过300 万只。新品规划首次联动产业共创,完成2024 年龙年主题新品规划共创新品40+款。新品销售占比持续提升,新品销售47 亿元,新品销售占比约9%,5 款过亿产品,12 款千万级产品。

调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在全面“重塑”的大局背景下,豫园股份2023 年稳中有进,坚定践行“产业运营+产业投资”双轮驱动,坚持“东方生活美学”置顶战略。

我们看好公司发挥多品牌矩阵、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优势,带来业绩表现、渠道拓展、品牌发展和海外拓展上持续修复。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4-25 年EPS 分别为0.66/0.78 元(原值0.86/0.96 元),新增26 年盈利预测0.86 元,对应9/8/7 倍PE。由于公司产业多元性,选取黄金珠宝公司老凤祥、周大生,文化餐饮的同庆楼、广州酒家,化妆品的上海家化,传统医药的同仁堂,房地产开发公司保利发展、新城控股作为可比公司,24 年平均PE 为15x。给予公司24 年 15x PE,当前24 年仅9x PE,上涨空间超过2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黄金价格波动,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内部多业务协同管理难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