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机械龙头太原重工被证监会立案 涉10万股东
7月25日晚间,太原重工(600169.SH)突然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让持有这家老牌国企股票的10万股东措手不及。作为神舟飞船发射塔架的制造商,太原重工近年来频繁陷入财务泥潭,此次被立案调查更是将其经营困境推向风口浪尖。7月25日公告发布当日,股价收跌2.95%,报2.63元/股。7月28日,太原重工股价继续下跌,跌幅达7.6%,收盘价为2.43元/股。
此次立案的直接导火索,是太原重工长期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根据山西证监局2023年底出具的监管措施决定书,公司早在2021年转让子公司股权时,就未披露后续进展,同时存在未按规定披露控股股东资金占用、重大诉讼以及财务数据不准确等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太原重工在被立案当天抛出了控股股东不高于1.6亿元的增持计划,试图稳定市场信心。然而,反而容易引发市场对其“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质疑。
从表面看,太原重工近年营收保持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2.49亿元,同比增长10.71%;2025年一季度营收更是同比大增60.18%。但亮丽的营收数据背后,是净利润的大幅波动:2024年归母净利润仅增长4.17%,不足2亿元,2023年归母净利润负增长13.33%,2025年一季度同比增长7.62%。暴露出公司盈利能力的脆弱性。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资产负债率长期高企,2025年一季度达到81.94%,远超机械行业42.48%的平均水平,财务风险一触即发。
2023年,公司突然曝出21.6亿元巨额亏损,相当于前十年净利润总和,随后在2024年一季度凭借3.87亿元政府补助实现扭亏。这种“业绩过山车”式的表现,被市场质疑为“拆东墙补西墙”。关联交易更是疑点重重。2024年,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将一笔14.44亿元的应收账款转给控股股东,表面上改善了财务结构,实则可能通过关联方交易掩盖坏账风险。此外,公司多次为子公司代开保函,截至2025年5月,对外担保余额已达9.14亿元,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在机械行业整体回暖的背景下,太原重工的多项指标虽增长但低于行业均值。其核心业务火车轮轴、风电设备市场份额受到马钢、三一重能等竞争对手挤压。
太原重工被立案调查,是其长期积累的经营问题、财务问题和信披问题的集中爆发。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唯有真正做到“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才能重建投资者信心,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辽宁宏都律师事务所王奕尧律师提醒,太原重工(600169)条件暂定:上市到2025-07-25之间买入股票,且在2025-07-28收盘时卖出或仍持有。(太原重工维权入口)
(王奕尧律师是辽宁宏都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拥有法律硕士的学位,并且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律专业人士。曾在证券公司任职,现任检察院听证员,并且在资本市场的刑事案件处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王律师专注于代理证券诉讼和资本市场案件,尤其擅长证券虚假陈述纠纷的处理,并且成功代理或正在代理数百件投资者维权案件。同时,王奕尧律师还精通上市、挂牌业务,不仅对二级市场,对于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也有自己独到见解,执业证号:1210220170363252)(王奕尧律师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