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查

中信证券:终结过剩时代,中国如何破局?

来源: 网易财经2024-03-15

原标题:政策|终结过剩时代,中国如何破局?

文|杨帆 刘春彤

时隔八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产能过剩。当前我国产能利用率总体偏低,部分地产链和先进制造行业如锂电、光伏等存在过剩隐忧。历史上,我国经历过多轮产能过剩的持久战,地方GDP锦标赛和金融信贷支持是主要成因,政策推动供给侧改革以化解。目前,由于产业结构、金融支持、企业类型以及国际形势变化加剧过剩挑战,我们预计本轮产能过剩短期至少在2024年难以显著改善。中期来看,建议关注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优化过剩产业扶持方式等潜在积极变化。长期来看,我们坚信中国政府将以制度改革破局,挥散过剩阴霾。

▍阴影再现:当前我国产能利用率偏低,部分地产链和先进制造行业有潜在隐忧

2023年4季度我国产能利用率为75.9%,处于较低水平。结构上,部分地产链和先进制造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受房地产投资拖累,水泥、玻璃等建材类产能利用率跌至历史低值。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大规模扩产,部分先进制造产业如半导体、光伏设备、锂电池等行业也出现产能闲置。2023年过剩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7%,上市公司市值占制造业市值比重达到50%。

▍海外印记:全球产能过剩的潮起潮落

过剩是经济运行中的常态,欧美日等先行工业化国家无一幸免,其产能过剩情况呈现周期波动和行业集中两大特点,钢铁和汽车产业过剩的频次较高。海外国家治理过剩的经验有:1)供给端,市场化出清产能+促进产业升级;2)需求端,财政刺激拉内需+制造出海扩外需;3)纾困政策,救助关键企业+兜底失业。

▍不同往日:四大难题浮现,过剩短期难言好转

中国历史上出现多轮产能过剩,以1998年、2008年和2012-2016年尤为严重。原因一是地方政府GDP锦标赛推动了过度投资,二是金融信贷支撑了产能扩张,三是在海外产业映射下我国出现投资趋同,四是外需受全球经济危机冲击。

当前的产能过剩情况与之前相比存在诸多新的变化:一是产业结构升级,本轮过剩产业变为先进产业,地方政府扶持企业扩产的趋势难以转向。二是金融支持加码,本轮过剩产业更加受到金融部门偏爱,抽贷、限制融资等化解产能手段短期不会使用。三是民企占比增多,政策手段尤其是产能存量优化的政策使用受到限制,去产能进度相较过去可能较慢。四是国际关系变化,美对华所谓“去风险”战略及中企的出海扩产进一步加剧了我们对未来全球性产能过剩的担忧。

▍未来展望:破晓寄托五束微光,过剩阴霾终将散去

短期:预计本轮产能过剩至少在2024年难以得到明显化解。PPI通常是产能利用率的前瞻指标。回顾历史,三轮产能过剩PPI连续同比下滑持续时间分别达到32个月、20个月、54个月。当前我国PPI已连续落入负值17个月。我们乐观预计PPI将在2024年年中回正,对应产能过剩约在2025年方能显著改善。

中期:若出现以下积极变化,则产能过剩情形有望明显好转:1)地方政府产业扶持方式优化;2)金融部门对资产回报的要求提高;3)民企改变粗放式扩张模式;4)对华“去风险”政策缓和;5)过剩产业出现技术革命。

长期:根本解决过剩需立足制度改革。预计政策层将以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契机,部署全国统一大市场+新一轮财税改革+户籍改革,破除市场分割、激发内需活力。叠加中国制造依然在全球拥有最强大的竞争力,产能过剩的阴霾终将散去。

▍风险因素: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超预期;国内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出台时点或力度不及预期;国内重大会议召开时间点不及预期。

标签:中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