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查

金帝股份巨额融券惹争议,应更注重市场利益的平衡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来源: 市场资讯2023-09-1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融券问题一直是近期市场关注焦点。近日,一则关于沪市主板金帝股份上市首日被大额融券做空的消息,再次将融券推向风口浪尖。

简单还原事件真相:上市前,金帝股份高管与核心员工利用IPO参与了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总计两份,合计获配470.09万股。

9月1日,金帝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证金公司数据显示,当天金帝股份即出现了470万股转融券交易,期限为27天,因此市场高度怀疑,该转融券交易的来源即是上述两份资管计划。

金帝股份发行价格为21.77元,上市首日最高冲至61元。当天共发生了458.32万股融券卖出,即转融券出借的个股已基本完全被高位卖出,成交量约占流通股十分之一。自此,金帝股份一路走低,除了次日短暂冲高外,股价连续下挫。9月15日收盘时,金帝股份每股价格仅为33.4元,相较高位下跌45.25%。

虽然9月15日金帝股份的融券余量下降至354.2万股,但限售股上市即可出借,令首发前的限售股股东即刻“享受”到登陆资本市场好处,却由多数二级市场投资者“买单”,这是金帝股份引发市场对融券争议的主要原因。

追溯历史,2019年4月,上交所发布《科创板转融通证券出借和转融券业务实施细则》,明确了战略投资者在承诺的持有期限内,可以将其获配股票通过证金公司转融通机制出借给证券公司,供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如此解决了A股市场长期融券来源不足、融资与融券“长短脚”发展的问题,为券商更好开展融券业务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多空平衡,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促进交易活跃度和发挥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全面注册制下,该制度安排也被扩展至整个A股市场。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制度仍存争议:一方面,战略投资者之所以能够享受较高的配售比例,是因为他们承担了较长的锁定期和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同时也承诺了对上市公司的长期支持和参与。据笔者所知,参与融券交易的多是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如果战略投资者在上市首日就将限售股出借,可以获得几乎无风险的固定收益——根据证金公司数据,金帝股份上述转融券交易年利率均高达20%以上,出借的机构投资者获利丰厚。但它们获利丰厚的另一面,是将价格波动风险转嫁给中小投资者,这无疑会损害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和信心,破坏市场的公平性和秩序。

另一方面,无限制的限售股股东转融券可能放大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以金帝股份为例,9月1日上市当日,其融券卖出数量占流通股比例达到约10%,而上市次日后股价即出现下跌,说明如果大量限售股被用于融券卖空,实际上相当于变相增加了流通股本,且融券行为本身对投资者心理就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或影响。尤其是在市场情绪敏感时期,这种压力或影响可能会被放大或传导,进一步引发过度反应。

此外,由于转融通平台上的交易信息不完全透明,无法知道投资者难以了解限售股融券业务的真实规模和动向,也难以评估其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和价值的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限售股可用于转融券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解决市场的多空平衡问题,但也可能放大市场风险。对战略配售股股东限售股用于转融券,应继续加强监管和规范,在制度安排上应平衡市场各方利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方能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