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查

捷捷微电拟购子公司30%股权加强控制 标的处产能爬坡期两年半累亏5349万

来源: 市场资讯2023-12-05

  来源:长江商报

子公司尚处于亏损期,捷捷微电(300623.SZ)希望以更低的成本提升对其的控制力。

日前,捷捷微电披露重组预案。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捷捷微电(南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捷南通”)30.24%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6.6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捷捷微电对于捷捷南通的持股比例将由61.31%提升至91.55%。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捷捷南通原本就是捷捷微电于2020年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此后由于多次增资扩股,捷捷南通的持股比例被稀释。当前捷捷南通的少数股权由财务投资人持有,有退出的客观诉求和要求,因此捷捷微电将通过此次收购提升对捷捷南通的控制力。

不过,目前捷捷南通科技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产能未完全释放,单位固定成本较高从而存在亏损。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捷捷南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合计分别为2.43亿元、-5349.1万元、-1.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捷捷微电自身经营压力也不小。继2022年净利润降近三成之后,2023年前三季度,捷捷微电实现营业收入14.26亿元,同比增长11.02%;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14亿元,同比减少51.44%、52.85%。

最近一次增资标的估值达37.46亿

捷捷南通原本为捷捷微电于2020年9月设立的全资子公司。2021年9月,捷捷南通实施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至8亿元,新增注册资本由捷捷微电全部认购。

2021年8月,捷捷南通再次实施增资扩股,引入外部投资者。此次增资中,包括南通苏通集成电路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南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苏通基金”、“南通投资”)等在内的7名投资方合计以5.1亿元认购捷捷南通新增注册资本。

此次增资完成之后,捷捷南通由捷捷微电的全资子公司变更为控股子公司,捷捷微电持股比例稀释至61.07%。

2022年1月,捷捷南通增资扩股引入上海利恬。同年4月,捷捷微电继续对捷捷南通增资2.3亿元。

上述增资完成之后,目前捷捷南通的注册资本已经增加至16.8亿元,捷捷微电对捷捷南通的持股比例为61.31%,依旧为其控股股东。

距离首次引入外部投资者已过去两年,捷捷微电计划回购包括苏通基金、南通投资等在内的机构持有的捷捷南通股权。

日前,捷捷微电披露重组预案。捷捷微电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苏通基金、南通投资等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捷捷南通科技30.24%股权,其中以发行股份、现金方式支付对价的比例占交易对价的比例分别为65%、35%。

本次交易前,捷捷微电持有捷捷南通科技61.31%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捷捷微电将持有捷捷南通91.55%股权。

与此同时,捷捷微电还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6.6亿元,拟用于支付交易对价、 补充流动资金、支付交易中介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等。

目前,捷捷南通的相关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本次交易价格尚未确定。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首次引入苏通基金等外部股东时,捷捷南通的整体估值约为13.1亿元。而在最近一次增资中,捷捷南通的估值已经达37.46亿元,短短8个月时间内增加24.36亿元。

前三季净利降51.44%

进一步加强对捷捷南通的控制力,提升上市公司在高端功率半导体芯片的设计和晶圆制造业务领域核心竞争力,是捷捷微电抛出此次收购计划的主要原因。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捷捷南通是捷捷微电“高端功率半导体产业化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但由于投产时间较短,且前期固定资产建设规模较大,产生的折旧费用较高,而产能规模效应还未显现,捷捷南通仍处于亏损状态。

重组预案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捷捷南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元、5915.19万元、1.84亿元,净利润-1176.28万元、-2148.51万元、-2024.31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46.96万元、-5241.13万元、-4179.74万元,合计分别为2.43亿元、-5349.1万元、-1.1亿元。

捷捷微电认为,虽然目前捷捷南通科技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产能未完全释放,单位固定成本较高从而存在亏损。但是捷捷微电在此阶段收购少数股权所需支付的对价越低,越有利于保障上市公司利益,同时通过发行股份和募集配套资金支付交易对价可节省捷捷微电的现金支出,避免大额现金支出将明显改善捷捷微电的财务状况、增强抗风险能力。

作为捷捷南通的母公司,捷捷微电专业从事功率半导体芯片和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具备以先进的芯片技术和封装设计、制程及测试为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体系,业务模式以IDM模式为主。

近几年来,受市场需求减弱等多方面影响,捷捷微电自身经营压力也不小。2017年捷捷微电在创业板上市,2017年至2021年,捷捷微电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由4.31亿元、1.44亿元增长至17.73亿元、4.97亿元,连续五年营收净利双增。

但2022年,捷捷微电增收不增利。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4亿元,同比增长2.86%;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3亿元,同比减少27.68%、34.54%。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6亿元,同比增长11.02%;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14亿元,同比减少51.44%、52.85%。

对此,捷捷微电表示,受宏观经济形势波动、下游市场需求减弱和行业竞争加剧等的影响,公司产线未形成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导致产品单位成本上升,为保证产品的市场份额,部分产品价格有小幅的下降调整,毛利率一定程度下降,因此公司净利润与2022年同期相比亦相应下降。

标签:捷捷微电